發布者:admin 時間:2025-07-01 17:33:36
這幾年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早不是新鮮事,可京東這波操作還是讓人忍不住想扒一扒——都2020年6月了,明明在美國混得風生水起,為啥非要跑香港再敲一次鐘?這事兒背后可不止「多融點錢」這么簡單...
當年京東在美股的表現其實挺穩當,市值長期保持在900億美元上下。但2020年初那場瑞幸造假風波,直接把所有中概股架在火上烤。美國SEC動不動就要查賬,搞得企業都像揣著定時炸彈。
這時候香港市場就變成了「避風港」,不信你看數據:2019年至今有超過30家中概股回港,光是2020年上半年就有網易、京東、百勝中國扎堆掛牌。香港證監會放寬同股不同權限制,簡直就是給這些科技巨頭量身定做的逃生通道。
京東這次在香港募到約298億港元,數字看著挺唬人。不過你要是看過京東財報,會發現他們賬上現金儲備常年保持在600億人民幣以上。說白了根本不差這點錢,那為啥還要折騰?
這里頭藏著京東的「連環計」:
- 香港上市讓國際投資者能24小時交易,美股和港股之間無縫銜接
- 把股票當「硬通貨」,方便今后并購或股權激勵
- 東南亞市場布局需要離岸人民幣支撐,香港正是資金跳板
舉個實在例子,2021年京東物流獨立上市時,母公司股票直接成了質押融資的香餑餑。要是沒有香港這個主場,哪能玩得這么溜?
中美貿易摩擦那幾年,中概股在美國就像走鋼絲。京東2014年赴美上市時哪想得到,六年后得給自己準備Plan B。二次上市本質上是個「雙保險」,哪天真被美國摘牌了,香港這邊馬上能接住盤。
更雞賊的是香港市場的特殊性——既算境外市場,又受國內政策影響小。京東這手操作既沒得罪美國投資人,又在祖國眼皮底下刷了存在感。你看后來《數據安全法》出臺時,在香港有上市通道的企業明顯更從容。
這個問題得掰開兩層看。表面上看融資確實重要,2020年京東凈利潤暴漲245%,但重資產模式下物流倉儲擴建燒錢啊!當年他們新建的亞洲一號智能倉,單個造價就超過15億。
但往深了挖,戰略卡位才是核心。當時阿里早就在香港上了市,拼多多在美股氣勢洶洶。京東要是沒抓住這波中概股回港潮,在資本市場的故事就少了個重要章節。后來的發展也驗證了這點——2021年京東健康、京東物流分拆上市,香港這個融資平臺簡直成了「造血干細胞庫」。
直接看數據最實在:二次上市后京東港股日均交易量穩定在美股交易的30%左右,關鍵時刻還能反向帶動美股價格。更關鍵的是獲得了「雙主場」優勢——美國講科技故事,香港講消費升級故事,兩套劇本切換著演。
舉個具體變化,2020年9月京東旗下子公司京東數科(現京東科技)啟動科創板IPO時,集團在香港的上市地位直接提升了子公司的估值預期。這種資本市場的「套娃效應」,單靠美股可玩不轉。
站在現在回看,京東香港二次上市絕對算得上「教科書級操作」。既躲過了后來的中概股審計風波,又為后續業務拆分鋪好了路。資本市場從來都是「未雨綢繆」的游戲,京東這步棋看似普通,實則藏著中國互聯網企業出海的全套生存法則。下次再看到巨頭們搞什么「雙重主要上市」,可別光盯著融資金額——水面下的冰山,才是真家伙。
地址:銀川市興慶區新華東街金泰大廈新未來手機城一層東一環島南三號柜臺
電話:021-56789123
傳真:021-56789123
手機:13800138000
郵箱:admi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