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admin 時間:2025-07-02 04:33:14
有沒有聽過那種一開嗓就能把屋頂掀翻的民間藝術??? 今天咱們要嘮的可不是廣場舞大媽的音響PK,而是黃土高坡上藏著的大殺器——二人臺嗩吶二閨女!這名字聽著就帶勁兒,到底是啥來頭?別急,咱們掰開了揉碎了慢慢聊。
先給南方朋友科普下,二人臺是晉蒙陜一帶的"土味歌劇",倆人往臺上一站,吹拉彈唱全包圓。重點來了!這里頭的嗩吶二閨女可不是說誰家二丫頭,而是正經八百的看家絕活!
去年在河曲縣廟會上,親眼見過個六十多的老爺子吹《二閨女哭墳》。好家伙!那嗩吶聲一起,全場人跟著抹眼淚,末了還集體鼓掌喊安可。您猜怎么著?老爺子說這曲子傳了四代人,"嗩吶桿子里裝的都是祖宗的魂兒"!
說到這兒您可能要問:不就是個嗩吶嗎?跟薩克斯比誰更帶勁?這事兒得掰扯掰扯:
話說回來,現在的年輕藝人可精著呢!有人把《二閨女》的調子混搭電子樂,去年在B站播放量破了百萬。老戲迷罵罵咧咧地點了贊,新觀眾直呼"文藝復興"!
這事兒得兩說。前些日子走訪了幾個戲班子,發現個有趣現象:
有個內蒙古的姑娘說得實在:"老祖宗的東西得捧著,但不能供著。我們排新劇《二閨女進城》,把坐花轎改成坐地鐵,嗩吶吹出地鐵報站聲,臺下大爺大媽笑得前仰后合。"
別動不動就唱衰傳統藝術!去年太原搞的"新二人臺音樂節",愣是把嗩吶玩出了電音效果。您猜怎么著?臺下揮熒光棒的年輕人比老頭老太還多。有個00后小伙說得精辟:"這可比蹦迪帶感多了,每個音符都帶著泥土味兒!"
不過也得潑盆冷水。現在有些改編為了流量瞎胡鬧,把《二閨女》改成喊麥版,這不成糟蹋好東西了嗎?要我說,創新得守住魂兒——那嗩吶里吹的得是黃土地的呼吸,不能是流量密碼的算計。
下次要是碰見街頭藝人吹《二閨女》,甭管趕不趕時間,停下來聽兩耳朵。保不齊哪聲嗩吶就能勾出你骨子里的鄉愁,那調子里藏著的,可是咱們中國人祖祖輩輩的喜怒哀樂呢!
地址:南昌縣蓮塘鎮城東市場
電話:021-56789123
傳真:021-56789123
手機:13800138000
郵箱:admi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