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admin 時間:2025-07-02 06:58:21
??你見過沙漠變綠洲的奇跡嗎?內蒙古庫布其沙漠用了30年時間,把6000多平方公里沙地變成森林草原,靠的就是一批人年年扛著鐵鍬去種樹。這事兒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實實在在發生了!
去年在甘肅民勤縣見到個老農,他家的棗樹林不僅防風固沙,每年還能增收2萬多。老頭叼著旱煙桿說:"種樹這事兒,就跟養娃似的,得年年伺候著才見效。"這話糙理不糙,道出了植樹造林的關鍵——持續性。
??有人要問了:"現在科技這么發達,搞碳捕捉裝置不行嗎?何必年年費勁種樹?"這話聽著在理,但仔細琢磨就發現問題。去年某科技公司花5億搞的碳捕捉廠,運行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還抵不上2000棵成年楊樹的吸收量。更別說那些設備要耗電、要維護,哪像樹林能自己"光合作用"生生不息。
記得前年去毛烏素沙地考察,親眼見到牧民在沙柳叢里放羊。這種耐旱植物不僅固沙,嫩枝還能當飼料。牧民巴特爾告訴我:"以前沙進人退,現在人進沙退,關鍵是選對樹種年年補種。"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疑惑:"年年種樹聽著累,能不能一勞永逸?"這事兒還真急不得。去年某地搞"突擊造林",一次性種了20萬株,結果遇上干旱死了七成。反觀山西右玉縣,堅持70年種樹,把森林覆蓋率從0.3%提到56%,成了教科書級的案例。
有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在廣東肇慶的碳匯林項目里,企業每認購10畝林地,就能獲得碳匯憑證。這種"種樹賺錢"的新模式,去年帶動了200多家企業參與,真正把生態價值轉化成了經濟價值。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么必須年年堅持?因為生態系統就像精密的鐘表,少一個齒輪就轉不動。去年長江流域的防洪林帶,就是靠著每年補種的50萬株樹苗,硬是扛住了特大洪水。那些覺得"種一次管百年"的想法,就跟指望吃一頓管飽一年似的,根本不現實。
說到底,植樹造林不是搞運動式的面子工程,而是像吃飯睡覺一樣的日常功課。今年在雄安新區看到個標語特別帶勁:"種活一棵樹,勝過百張PPT"。這話雖然直白,卻說透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真諦——行動勝過空談,堅持創造奇跡。
地址: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蠔一社區錦程路2070號F棟一層
電話:021-56789123
傳真:021-56789123
手機:13800138000
郵箱:admi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