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admin 時間:2025-07-02 00:48:32
你還記得那個刷屏的道歉聲明嗎?三年前深夜刷屏的《托你們的福,那個殺害空姐的司機,正躺在家里數錢》突然被全網刪除,隨之而來的是一封被罵上熱搜的道歉信。這事兒鬧得沸沸揚揚的,"二更食堂致歉"五個字愣是在微博熱搜榜上掛了兩天兩夜。今兒咱就掰扯掰扯,這自媒體闖了禍光靠道歉,到底能不能把碎成渣的信任再拼回來?
2018年5月那會兒,鄭州空姐遇害案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就在這個當口,坐擁千萬粉絲的"二更食堂"突然整了出騷操作——把惡性社會新聞編成獵奇小說,還在受害者家屬傷口上撒鹽。文章里那些"司機數錢"的虛構情節,看得人脊梁骨發涼。
這事兒最魔幻的地方在哪呢?平臺在事發后24小時內刪文道歉,創始人丁豐凌晨三點還在朋友圈發"跪求諒解"。但網友根本不買賬,評論區直接炸鍋:"現在知道跪了?吃人血饅頭的時候咋不悠著點?"
要說這"二更食堂致歉"事件,簡直就是自媒體行業的照妖鏡。當時他們家的操作路線特別典型:- 追熱點要快準狠,最好能搶在警方通報前- 故事要帶勁,細節越刺激越好- 標題必須語不驚人死不休
可問題就出在這,自媒體總覺著"先上車后補票"沒啥大不了。數據蹭蹭漲的時候,沒人提內容審核;等出了事兒,道歉信倒是寫得比誰都誠懇。這不就跟熊孩子砸了別人家玻璃,事后才說"我知道錯了"一個道理么?
咱把話撂這兒:道歉治標不治本。二更食堂后來倒是學乖了,又是關停賬號又是內部整頓,但你知道最傷的是什么嗎?是用戶心里那根刺——下次再看到他們家的推送,手指頭劃過屏幕的速度都比別人快三分。
看幾個硬核數據就明白了:- 事件前:公眾號頭條閱讀量穩定在50w+- 事件后:重啟的"二更"賬號閱讀量暴跌70%- 廣告報價:從單條80萬直接腰斬
這事兒給行業敲的警鐘夠響了吧?觀眾老爺們的記性可比金魚強多了,特別是涉及到道德底線的問題,道歉就跟502膠水似的——小裂縫還能湊合補補,真要碎成渣了,粘都粘不起來。
從"二更食堂致歉"事件里,咱們能扒拉出不少血淚教訓:1. 別把觀眾當傻子:現在網友人均福爾摩斯,虛構事實分分鐘被錘爆2. 價值觀才是護城河:三觀不正的內容,流量越大死得越快3. 應急預案不是擺設:出事前裝鴕鳥,出事后再滅火就晚了
舉個反例,疫情期間有個醫療號編造抗疫故事,被揭穿后道歉信寫得比畢業論文還長。結果咋樣?號直接涼透了,連重開的機會都沒給。所以說啊,自媒體這行當,紅線意識得刻在腦門兒上。
要說補救措施,光寫道歉信真不夠看。得學學人家老字號:- 建立內容三級審核機制(總編+法務+外部顧問)- 每月搞倫理審查會,把過往內容翻出來"曬太陽"- 開設用戶監督通道,真金白銀獎勵挑錯網友
有個做本地資訊的號主跟我說,他們現在每條推送都附帶"內容真實性承諾書",要是被實錘造假,直接賠讀者200塊話費。這招一出,團隊寫稿時自然就多掂量幾分。
說到底,"二更食堂致歉"這事兒給所有內容創作者提了個醒:別老想著在灰色地帶蹦迪。觀眾可能記不住你昨天發了啥爆款,但肯定記得住你哪天吃了人血饅頭。自媒體這碗飯啊,端著容易,要端穩了不灑,還得看碗底刻沒刻著"敬畏"倆字。
地址: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朝東村大塘涌47號豐收街青創社區項目1座1樓自編107室(住所申報、集群登記)
電話:021-56789123
傳真:021-56789123
手機:13800138000
郵箱:admi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