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admin 時間:2025-07-01 23:38:44
你有沒有過這種體驗?打開電視看到某個主持人,突然就覺得心里踏實了。對很多人來說,主持人洪小萌就是這種存在。她往臺上一站,就像自帶穩定器,甭管節目現場出什么狀況,她總能把節奏控得穩穩當當。但問題是,在遍地都是高顏值、高學歷主持人的傳媒圈里,這個總被觀眾稱為"鄰家姐姐"的姑娘,到底藏著什么殺手锏?
去年某檔民生調解節目的錄制現場,發生過這么件事。當事人突然情緒失控,抄起水杯就要往地上砸。導播間急得直冒汗,鏡頭已經切到全景準備切廣告。這時候洪小萌做了個讓所有人意外的舉動——她快步上前按住對方手腕,開口說的不是"冷靜點",而是問:"這杯子是您女兒送的吧?摔了多可惜啊。"
后來觀眾在節目里看到的是個溫馨的化解場面,但現場工作人員回憶,洪小萌當時后背衣服都被冷汗浸透了。這種臨場反應不是靠臺本能練出來的。有業內導演透露,主持人洪小萌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次錄節目前,她會把參與者的背景資料背得滾瓜爛熟,連當事人朋友圈曬過的寵物名字都記得住。
很多人覺得洪小萌的主持風格特別"松",就像街坊聊天。但這份松弛感,其實是無數個緊繃的夜晚堆出來的。早年間她主持一檔晨間新聞節目,為了練出最自然的播報狀態,每天凌晨四點就站在陽臺上面朝馬路開嗓。有次被早起遛狗的大爺投訴"擾民",她居然真拎著水果上門道歉,順帶做了期"社區噪音治理"的專題報道。
這種較真勁兒延伸到她現在的節目中。在主持某檔扶貧紀錄片時,主持人洪小萌堅持要和村民同吃同住三天。制片人擔心安全問題,她倒好,直接甩過來二十多頁的調研報告,把當地風土人情摸得比向導還清楚。后來節目里有個細節:她蹲在田埂上教留守老人用智能手機時,手指甲縫里還沾著泥巴。
現在的主持人都在搞短視頻、玩直播,洪小萌卻顯得有點"另類"。她的微博更新頻率低得可憐,抖音賬號更是直接交給團隊打理。有次粉絲見面會上,有人當面問她是不是排斥新媒體。她笑著搖頭:"我就是個手藝人,能把眼前這攤事整明白就夠嗆了。"
但看似保守的選擇反而成就了她的辨識度。在各大衛視收視率統計中,主持人洪小萌參與制作的深度訪談類節目,居然保持著18-35歲觀眾占比47%的數據。年輕觀眾在彈幕里說得實在:"看她節目就像看推理劇,每個問題都戳在點子上。"
說到底,觀眾為什么買洪小萌的賬?三個細節或許能說明問題:- 錄節目從不戴夸張耳飾,因為"會分散觀眾注意力"- 采訪對象說話時,她身體前傾的角度永遠保持在15度左右- 遇到專業術語會主動要求對方"說人話",但從不顯得冒犯
有傳播學教授分析過她的微表情,發現她在傾聽時眉毛會不自覺地微抬,這個下意識的動作能讓對方感受到被重視。但洪小萌自己聽到這個結論直樂:"哪有什么技巧,我就是真想知道人家在說什么。"
現在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在顏值能P、口才能練、人設能造的年代,主持人洪小萌給出的答案或許有點老派——把每個鏡頭都當成第一次,把每個采訪對象都當成活生生的人。這話聽著像雞湯,但你看她節目里那些原本緊張的素人嘉賓,聊著聊著就忘了鏡頭存在的樣子,就知道這碗雞湯,人家是真熬出火候了。
地址:銀川市西夏區同心路綜合市場懷遠廳二層27號
電話:021-56789123
傳真:021-56789123
手機:13800138000
郵箱:admin@vip.qq.com